學生致校長的建言書:
來花蓮都會聽到在地的一個笑話:「花蓮有三好,好山、好水、好無聊。」
那…是什麼讓這樣好山、好水的優勝美地,成為自殺率如此之高的地方?
過去三年來,東華有七位學生死亡,其中有三位是自殺身亡,當中有兩位是在今年四月自殺成功,而這些數據還不包含自殺未遂的學生。
花蓮的「好無聊」,是否突顯出東部的資源不足?花蓮不若台北、台中、高雄這般,有不夜城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有張老師、社區衛生中心、和眾多的身心診所可以求助。因此,在花蓮的學生有困擾、有情緒、有危急需要專業幫助時,學校的諮商中心和導師便是重要的單位和人物,甚至是校安人員、舍監、警衛、管理員與衛保組人員等等都可能是校園安全機制當中的重要一環。所以,在東部花蓮地區,校園安全機制的建立也比其他縣市可能更顯得重要!!
在花師和東華併校之後,不免衍生出的種種適應所伴隨來的問題,師生有獲得足夠的關心嗎?校內心理師和導師的配置人力充足嗎?諮商中心的經費足夠來積極推動心理衛生活動嗎?學校每一個可以協助的單位是否可以密切合作來幫助學生呢?每個學生平均都要在校園裡生活四年,八大學院、萬條人命。在發生這麼多起自殺事件之後,學校已建立的危機處理標準流程是否能夠執行亦或是需要調整? 這些是我們的疑問。
建言書盼望的是「開啟對話」,而非「戰爭」; 建言書盼望的是「關懷學生的安全」,而非是「尋找誰來承擔責任」; 建言書盼望的是「看見學生的需求」,而非是「學生的要求」; 我們要的只是希望能獲得學校「多一份關懷、多一些傾聽、少一些悲劇」。 |
我們懇請校長您聆聽我們的訴求:
由於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於4/7日發生系上學生自殺身亡的不幸事件,針對學校校園安全網絡是否建全的狀況,諮臨系師生開始憂心:是否學校目前的資源足夠遏止下一場的悲劇發生?且於諮臨系學生發生自殺事件前後,期間亦有藝設系、電機系同學自殺,雖然校方承諾要檢討危機處理的流程,但更讓學生們開始擔心:校園安全網絡是否真的建全與足夠?我們學校目前的協助系統對求助的學生真的給的出協助嗎?美崙校區又即將在今年八月開始進行遷校事宜,屆時學生勢必也將面臨新環境的適應與壓力問題,此關乎全校學生的身心安全,故懇請校長(2011.5.底前):
1. 公開邀請全校系所導師、學生代表、諮商中心主任、組長、相關人員來共同檢視這幾次危機處理的流程,讓學校、諮商中心、校安人員、舍監、畢僑組與各系所單位等等能夠彼此立即對話,充分瞭解現有協助系統的不足之處,期讓學校、諮商中心、校安人員、舍監、畢僑組與各系所單位等等後續得以能密切合作,共同來努力抑止下一場悲劇的發生。而後,建請校長(2011.6.10前)以E-mail公開對全校師生說明這幾次自殺事件「危機處理標準流程」的確實執行與處理的過程,並讓全校師生藉此初步了解「校園關懷:一問二應三轉介」的理念:主動關懷傾聽、適當回應與陪伴、再轉介相關單位,以讓學校的校園安全系統可以更建全,全校師生都可以成為系統當中可以幫忙的一份子。
2. 美崙校區目前約2900位學生,求助諮商中心進入個別諮商比例約2%,美崙校區諮商中心專兼任心理師、醫師共14位,以一般比例來算,一個人力至少負責4位學生。但諮商中心的工作執掌不只有個別諮商,在繁忙的工作業務之下,這樣的人力比數無法全面符合學生的需求(例如:平日晚間時段、週末時段等),因此建請校長:
(1) 目前諮商中心有專任與實習諮商師額外擔任各院院諮商師,負責各學院的班級/個人施測與解測、各院導師諮詢以及回應各學院導師對班級學生在個諮與團體上的狀況等等,但因由專任與實習諮商師仍有其他業務尚須負責,有時無法及時回應與協助導師或學生的需要(如剛好負責此院的專任或實習諮商師在接案或施測或進行活動),這樣無法及時遞補的狀況,可能耽誤協助的第一時間,恐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故建議增派專兼任諮商師(或醫師)的人力,進駐各院成為院諮商師,負責各院的第一線人力,以符合未來併校後將有10500多位學生(亦包括老師的諮詢)的需求。
(2)學生平日因排課、社團活動與打工等活動,故有需求時可能無法在週一至週五排出時間接受諮商中心協助,可否針對有需求但目前無法進入正式會談程序的學生,在週六、日與假日(如春假)建立追蹤機制或會談時間,以協助需要幫助的學生。
(3)請學校公佈學生可使用的緊急電話(如:教官室、醫院身心門診、救護專線等),以期讓有緊急需求的學生能在第一時間立即連結校內外各系統,並請學校製作緊急電話的透明貼紙,讓學生貼在需要時可以找到的地方,如:學生證、手機、機車、汽車上。
(4) 推動並邀請諮商中心、導師、教官出席緊急狀況學生的研討會,讓校園安全系統充分發揮實質的功能,掌握需要幫助的學生的最新資訊,有效地提供協助。
3. 建請校長重視校園安全網絡對外國學生、離島及國際學生需求上的設計不足與缺失。外國學生、離島及國際學生與本島學生生活型態並不相同,週末與假日時期都還是在校園生活,若在假日因危機狀況需要協助時可能求助無門,故建議諮商中心與畢僑組密切合作,建立針對外國學生、離島及國際學生的追蹤與協助機制,以期校園安全網絡可以更完善。
4. 目前學校規劃每三十人才安排一位導師,因此有些研究所班級碩四到碩一只有一位導師,這樣的安排極可能無法立即關心與協助學生的狀況,建請校長將導師1:30的制度修正,並邀請導師積極參與導師知能研習或班級座談會,以期有更完善的人力來了解學生需求、學校生態等各方面的最新資訊,並培養適切、能確實幫助學生的專業能力。
5. 建請校長積極推動「校園關懷:一問二應三轉介」的理念:主動關懷傾聽、適當回應與陪伴、再轉介相關單位,並檢討轉介流程是否完善,讓校園當中的學生與老師們可以在發現及時需要幫助的學生時,可以安排轉介與專業協助。
如果你/妳同意上述的建言,願意在遺憾發生前作些什麼,請參與我們的連署。
若有相關疑問,請寄下列信箱跟我們聯絡:campus.security2011@gmail.com
連署方式(二擇一):
«美崙校區紙本連署請於5/27日中午12點前,放置諮臨系系辦(敬業樓2F)碩三信箱,屬名:賴憶嫺收
«電子檔方式,請填妥下列表格,於5/28前回信到campus.security2011@gmail.com
我充份了解學生致校長建言書內容且同意參與連署:
就讀年級與科系 |
學號 |
姓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有話要說(可不寫): 碩四了…轉眼其實也快畢業了。三年來看著身旁一條條生命的逝去,心中有多少傷痛和遺憾是肉眼無法看見的。這也是為什麼明明畢業在即,論文火燒屁股之際,我仍堅持要參加這項連署。因為…在體會過失去的傷痛和失落,就更不希望學弟妹們走一樣的歷程。因為…我真心的希望大家都是快快樂樂的來上學學習,平平安安的畢業回家。個人衷心盼望這份建言書的簽署,能夠讓未來的校園更安全、學弟妹們能受到更完善的照護(諮碩四-李雅君、賴憶嫺)。
|